close
| ![]() |
看牙醫囉!送給孩子的生活筆記
「嘴巴張開,好棒唷!寶寶長牙了!一顆、兩顆……」當小寶貝長出第一顆小白牙,代表了另一個成長階段的開始,孩子的咀嚼功能有了進展,改變了飲食習慣,慢慢展開食物大探索,品嚐各式各樣的好滋味,但換牙、蛀牙也伴隨著成長而來!
「牙痛、拔牙」是每個孩子必經的生活經驗。
故事主角翁敏芝,和許多孩子一樣,她非常害怕看牙醫,尤其是哥哥的描述,更加深她對牙醫診所的各種假想:「凶巴巴牙醫、可怕的牙醫椅、恐怖的鉗子……」光想就令人害怕;偏偏,吃早餐時竟然牙疼……故事發展到這裡,相信所有有蛀牙的孩子,都跟主角一樣,又痛又害怕看牙醫,這種害怕與忐忑不安的情緒,要如何轉換呢?
本書作者創作手法極為高明,利用「生活筆記」,以類似孩子的塗鴉方式作畫,完整紀錄了孩子看牙的歷程。較特殊的是,畫面以手繪圖像輔以看牙的真實照片構成,讓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時,可以藉由實物達到認知的功能,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知識類圖畫書。書末還附有牙齒保健的小常識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誰是第一名
蕭湄羲 著/ 信誼 /2004.04.14出版
特價:83折! 216元 /紅利價:79折! 206元
本書故事敘述大餅當評審的經過,得過很多畫圖比賽冠軍的大餅,認為圖畫中一定要有紅太陽才好看,所以,當他被邀請當畫畫比賽的評審時,卻發現沒有一個..
內容簡介
透過本書的閱讀,可以讓小朋友明白,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定的「美」的標準。書中除了主角大餅外的三個評審,其實是從畢卡索、孟克、高更三位西洋畫家的畫中走出來的人物。
這三個畫家,代表了西洋美術史上不同畫派的畫風。另外,每一種動物的畫,也就是動物眼睛看到的景象,比如那些鮮豔的點點、粗曠簡明的線條、方格子的畫,似乎跟一些名畫家的某些作品相似。
可以說,不論是評審或參加比賽的動物,無論在書中有沒有發言,他們代表了多元風格和觀點的含意。
因此在書後的附錄中,邀請中原大學人育學院藝術史兼任講師宋珮,對作者引用的畫家和畫風做介紹,同時將書中的評審,「還原」到名畫中原始的出處。
本書也可以是一本簡單的生物科普圖畫書,讓小朋友認識不同的眼睛,學習生物多樣性的概念。書中來參加畫畫比賽的動物,作品差異性極大,這是因為每一種動物的眼睛構造不同,所以看出去的世界就會不一樣。
作者將動物眼睛的構造放大畫出來,並且用多種色彩和迥異的畫風,將不同構造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來。經過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專門研究昆蟲視覺的楊恩誠教授審定後,除了有科學根據外,而且將原理深入淺出的用圖文做成附錄,放在書的後面,使讀者除了閱讀圖畫書之外,也能學習到科學的知識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