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來源網頁 http://bbs.goodbaby.com/thread-566234-1-1.html
“最初知道柳生弦一郎是因為看中了他的《小痂》和《肚臍的秘密》,每次我給兒子念小痂的時候,他總是把他身上所有的過去時的、進行時的小痂給我看,還有《肚臍的秘密》裡面的一句話很讓我感動“肚臍是什麼?肚臍是在媽媽肚子里呆過的證據”。
不久,我收到了傳說中的《世界精選優秀科學圖畫書》,發現《腳丫子的故事》,《鼻孔的故事》都是柳生弦一郎創作的,同時還有《乳房的秘密》《你的牙齒、我的牙齒》,《急救箱》等,可是我上網查了一下,這幾本沒看到哪裡有。
柳生弦一郎和五味太郎一樣有特點,一看圖就知道出自誰,更了不起的是把科學介紹的如此有趣,能讓孩子在如此幽默的對話中獲得知識,引起對自己身體的興趣,真是太棒了”。
——這是我2007年4月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的,感謝柳生弦一郎,他用黑色黃色紅色的線條給了我和孩子一個認識身體的廣闊天地。
柳生弦一郎,1943年生於日本三重縣,一個靠海的村莊。
他曾經這樣描述自己:「小時候因為近視,戴著一副眼鏡。當時的鏡框是白色的,看起來好像蘿蔔切片一樣,所以朋友給我取一個外號──蘿蔔眼鏡。後來雖然忘了這件心事,卻又有新的煩惱,那就是在意自己兩個又大又圓的朝天鼻孔。這種害怕被人嘲笑的心情一直持續到現在,或許就是促使我畫『鼻孔的故事』這本書的動機吧!,我想鼻孔的故事裡那個鼻孔朝天的男孩子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吧。
有些人會因為外表缺陷,而產生自卑感。柳生弦一郎卻能以幽默、風趣的態度,來克服這層心理障礙,這也是他喜歡以詼諧手法從事創作的原因。他那一貫化複雜為簡單、化嚴肅為幽默的的表達方式,也帶給讀者深刻的印象。
和五味太郎、崛內誠一一樣,他們都是日本創意鬼才,都善於用幽默風趣的態度為兒童創作科學圖畫書,都善於以淺顯的文字,配上漫畫趣味的圖畫,來傳達嚴肅的科學知識;他們筆下的兒童造型天真幼稚,一舉一動都流露出兒童獨有的天真特質;五味太郎喜歡以鮮豔的色塊來強化畫面的重點,而柳生弦一郎是喜歡用誇張的線條來表現小朋友各種表情,動作,他們的書的特點是小朋友一翻開,就被深深吸引,不知不覺中明白了許多科學知識。
柳生弦一郎尤其擅長描繪身體的各種現象,他是大多數圖畫書都是與身體有關的,大家都說,柳生弦一郎的圖畫書之所以那麼受歡迎,最重要的一點是:他始終保持了一顆孩子的心。
在這裡,我還要特別補充一句,我覺得還有他們為兒童創作圖畫書那種認真的態度,是他們,讓我知道了,我們的書是為了教育孩子的,而不是用來糊弄孩子的。所有的科學圖畫書後面的顧問一般都是一流的專家,有大夫,有動物學家,有植物學家,所有前面的講述都是經得起嚴肅的科學論證的。這就是我們的科學圖畫書和日本的科學圖畫書的差距。
還是進行最最喜歡的看圖說話環節吧,按從頭到腳,從外到裡的順序吧。 1、我們的頭腦 這本漢聲和我們引進的世界精選科學圖畫書裡都有哦。
“腦的里面好黑喔!在這樣完全黑暗的地方,腦在做什麼呢?”作者提出這個問題後,以擬人化的方式將小朋友帶到較深的思考層面,更進一步探討腦的功能。他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,像是上廁所、摔跤、彈鋼琴、說謊等,來說明頭腦的運作情形,簡單而明了。
想到“頭腦”,你一定越想越覺得它是個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器官吧!相信在看了這本書之後,不但能認識腦重要性,對於頭腦的功能、頭腦如何運作,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



2、鼻孔的故事
這本也是漢聲和我們引進的世界精選科學圖畫書裡都有哦
這是柳生弦一郎在1985創作出版的,距今已經20多年了,好久遠,那時我好像還在上小學
“大猩猩要流鼻涕了。要不要衛生紙?不要!為什麼?乾了可以拿下來吃!哎喲!好噁心!”俁涵每次聽到這裡,都發誓要改掉吃鼻痂的壞毛病,但是好像現在還在吃
這麼噁心的話,是小朋友的最愛
又一次,我說,你這麼愛吃鼻痂,我把我的也給你吃吧
他說:我只吃自己的。




4、肚臍的秘密
導讀——洪蘭(國立陽明大學認知神經心理系教授)
臍帶,這個一般人自出生以後便不再想到它的名詞,最近可是大紅特紅,有人高價收買臍帶血;有人組織臍帶血公司。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?這本書會帶給你有關臍帶的有趣知識。
這就是差距,看看導讀是誰寫的?看看此書的顧問是誰,那些大專家,可以給童書寫導讀,做顧問,這就是台灣對待兒童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