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說故事----醫療機構篇 張惠芳(小方)2009/6/11

在醫療機構裡,慣見憂心父母緊抱著幼兒,憂心忡忡的等候,或追著生病,但活力充沛的小孩跑。這些狀況都還好,怕的是小孩情緒難以控制或哇哇大哭!不管是焦慮的大人、生病的或等著打針的小孩們,在缺乏理想空間的醫療院所裡,可想而知的難熬。

除此之外,醫院裡可能瀰漫著各種病菌,在裡頭就醫的孩子們也顯的格外的脆弱,而體質較好的大人,也許也會因為處在這樣的環境裡而生病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你還想去說故事嗎?有一顆熱忱的心和多年說故事的經驗就足夠嗎?

其實,在醫療機構裡,並非都是負面情緒的,有時候也會有許多溫馨的畫面,只要事前準備夠了,當一個散播愛與閱讀的人是可行的。

大概在六年前,我固定的在馬階、榮總兒童病房,及不定期的到其他醫療機構,說了長達3年的故事,一開始也是抱著一顆愛心前往,但是卻被突來的狀況打斷,也打擊著說故事的信心。

那時,身體有些不適,但沒想那麼多,就帶著一顆熱心,抱著精挑細選的繪本,直闖馬偕醫院兒童病房。在病房裡附設的兒童遊戲室裏,看見幾個治療中的孩子,他們有的手貼著塞著棉花的透氣膠帶,有的一手插著針另一手推著點滴架,有的頭帶著毛帽臉色慘白…,他們相同的特色是沒有歡樂的童顏,當然在旁陪伴的家長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
拉了一張小椅子,坐了下來,帶著微笑抱著書,輕聲吆喝著:我要說故事嚕!小朋友快靠過來!只見媽媽們小聲的對孩子咬著耳朵,一時之間沒人靠近,有些尷尬。我再用雙手揮著孩子們:快來喔!我要說好聽的故事囉!或許,在那些年說故事並不普遍,家長和孩子們對忽然來的故事媽媽,帶著些距離感或說是不信任感。

我又再三的招呼著,終於有一位小孩緩緩靠近,這時,我馬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對著這個孩子說故事,同時也不斷的用眼神或手邀請著其他孩子加入。

故事說了一半,發現散坐在遊戲室角落的孩子們,也在聽著故事,這時終於放心許多。就在這時,唯一坐在面前的孩子忽然哭鬧起來,原來這孩子該打針了,護士阿姨半哄半騙的將啜泣中的孩子帶走。

接下來散坐在一旁的孩子們也一個個帶著原因離開,當然也有剛進來的孩子,可是,手中的故事書,真不知該翻到第一頁還是接著翻到最後一頁。

說故事時間終於結束了,帶著失落的心,走進電梯,忽然打了個噴嚏,走到外頭連接著又打了幾個噴嚏,心想,今天怎麼了!結果第四天就發燒了!


在醫療院所說故事,遠比其他地點不易的多,除了準備適合的故事及應付故事現場的突來狀況之外,個人的衛生健康問題也必須格外注意,所以事前的準備是刻不容緩的。以下歸納幾點:

一、選書(故事):
(一)依年齡而言:
1、在兒童病房或小兒科候診室裡,孩子的年齡從0~15歲都有,但會來聽故事的多分布在12歲以下,又
多居10歲以下之兒童,所以,建議可準備適合學齡兒童的書(故事),但是須再多準備一個適合幼幼的書已備不時之需。

2、
在衛生所打預防針的孩子,多分布在6歲以下,又以0~3歲孩子居多,因此選擇適合幼幼年齡的故事或書為佳。

(二)依故事內容而言:
1、書籍:選擇圖案大色彩鮮豔內容有趣的
繪本為佳,立體翻翻書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2、內容:
除了有趣之外,也必須選擇能讓孩子可以及時會意的故事,如:有連貫性的、童話故事改編的、和孩子本身生活學習或環境相關…。

總而言之選擇能讓孩子舒服或
逗孩子笑的書為佳,要注意盡量避免讓孩子看了會不舒服的故事,畢竟,在醫療院所的孩子,最需要的是笑容。 (如想說生命教育的故事,要多加注意細節)

二、個人準備:
(一)、確定生理健康:
1、只要有輕微的咳嗽、打噴嚏都不要輕忽,除了自己本身抵抗力會較弱之外,也容易帶病菌進入醫療院所。

2、若在說故事前10天前進入過疫區,也請多加注意。
3、進出院所要勤洗手。

4、在故事現場可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輕輕的抱一下,但切記孩子再怎麼可愛,都是生病的或虛弱的,切勿貼臉或親吻。

5、若在流行疾病、感冒期間,說完故事回到家請先清洗手臉及換乾淨衣服。
6、生病了就休息,不要天真的想戴口罩說故事。

(二)、做好心理建設:
1、來聽故事的孩子,多屬於生病或要打針的孩子,所以,孩子的臉上很難有笑容,或許在你說完故事後也都面無表情。

2、
聽故事的流動性很高,有可能從10個剩下1個,從1個加到10個。
3、故事現場中會多了一些孩子的哭鬧聲,及家長對孩子的不耐煩或責罵聲,還有隨時會進進出出的護士身影,故事也會隨時被打斷。

4、要有現場難以掌控及當下被批判的準備。
5、綜合以上幾點:自我的心理建設要夠,
要能夠應變突來的狀況,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都願意聽故事,只要你的故事夠精采,可以吸引某些孩子的專注就行了。一般而言如果你選擇的故事是對的,說故事的技巧(除生動語調肢體之外加些偶或道具會有加分效果)是可以引起孩子注意的,加上自然親切的笑容及和藹的態度,自然而然的可以淡化上述問題。

6、也許有些父母很容易將你視為「專家」而提出問題或抱怨等,注意,除非你真的有把握,否則需避免給於肯定答案或下指導棋,但可用「媽媽」的角色同理的聊一下。
7、
不要輕易想化解親子衝突或糾正孩子行為,除非你真的有把握。
8、要記住自己是一位散播閱讀的故事媽媽,把故事講好才是真正的任務。

三、主辦單位:
要做好與醫療院所溝通的角色,要向說故事者告知說故事的環境及設備,及行前教育。最好能安排一群先鋒隊(說故事經驗豐富者),先前去了解現場環境並說故事,再以母雞帶小雞的方法,讓說故事的義工們,能更快適應在醫療院所說故事。

每一個院所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態環境,在A所發生的問題也許在B所不會發生,但B所或許會有自已的問題。這些主要是因為「人」是活的,會有許許多多層出不窮的事情,所以,經驗的累積及事前的準備可以削弱許多問題,並盡快達到目的。

最後,給想去醫療院所說故事的故事媽媽們,到醫療院所說故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如果您能習慣在醫療院所說故事,您一定會發現在您的身邊駐足著許許多多溫馨的畫面,不但如此,您還能散播閱讀的快樂種子。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bylily Wang 的頭像
    Babylily Wang

    Babylily Wang的部落格

    Babylily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