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 《一隻聖誕雞》 .作者:尼奇‧達利 ★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、兒童文學、書單雜誌、出版人週刊、Kirkus Review推薦好書 ★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好書 ★好書大家讀推薦好書 |
寵物不是食物 ~~ 好文共賞~~ZT
前陣子在家附近的公園享受夏夜清涼,突然,有一隻狗兒靜靜的跟著我和同伴走,眼神是那樣和善,我們忍不住停下腳步,回頭看著牠,沒想牠也搖了搖尾巴,示好的給我們咧了個嘴。
那雙無辜的眼睛直直望著我們,我伸手去摸摸牠的背,牠索性躺到地上露出肚皮,撒嬌的扭動著。好可愛啊,可愛得讓我們想將牠帶回家,讓牠不必受風吹雨淋、不必辛苦的尋覓食物。玩了一會,走了一段,雖然最後牠選擇跟著同類一起離開,但是這樣畫面,卻讓我們回味久久,不解為何會有人忍心虐貓、吃狗肉。

跟陌生狗兒尚且能有這般感情,更何況對自己飼養的動物呢?
有一本這樣的書,正是描述這樣的情形:小女孩潔米娜和她的耶誕節大餐-一隻雞──交上了朋友,她不忍好朋友被吃掉,於是開始一段搶救歷險。

小時候,有些鄰居家裡養雞,一到節日,就會殺雞加菜,雖然我不像潔米娜和雞交上朋友,但有好長一段時間,還是不太敢吃雞。想來,在小孩的心裡,把身邊的動物殺了、煮了,吃進肚子裡,是件很難接受的事。慢慢長大後,我才「學會」把一些事情視為理所當然,或對某些過程選擇視而不見。有人說那是跨越心理障礙,有人說那是經歷成長,更明事理了,其實,不如說,那是失落了赤子之心更恰當呢?

如果我們都還記得童年時的感受,也許會對孩子多一分疼惜,像故事中的媽媽。雖然媽媽曾經提醒過潔米娜,也曾想在殺雞之時支開潔米娜,但是她終能體會女兒和聖誕雞的「友情」,沒有堅持原訂的計畫,把雞烹煮成大餐,反而把聖誕雞當作聖誕禮物。孩子純真的情感確實值得呵護,童年時光對萬物付出情感的經驗,也更顯得珍貴,它能使人在成年之後,多少保有心地的柔軟與寬容。

親子討論話題
1.你有養過寵物嗎?替寵物取了什麼名子呢?
2.如果你是潔米娜,你會希望繼續養雞還是吃一頓雞肉大餐?
延伸活動
1.在情況許可下,給予孩子飼養寵物的機會。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對生命的尊重,並建立負責任的態度。
2.即使不是聖誕節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大餐,譬如為家人慶生,或自定主題,如鮪魚大餐、水果大餐。為了讓孩子能幫得上忙,餐點做法要簡易,舉例來說,三歲的孩子可以拍打麵皮、塗抹醬料或用湯匙把餡料放在麵包上。四歲的孩子可以倒水、裝湯、洗菜,更喜歡裝飾盤內食物。五歲的孩子可以幫忙
揀菜、擺餐具,也可以讓他試著用不太銳利的水果刀切小黃瓜。
3. 養雞場、寵物店甚至夜市等都能看到毛絨絨的小雞,但不建議去一般市場看雞,以免看到殺雞的血腥場面。
給爸媽的悄悄話
相信許多人年幼時,也曾因為在市場目睹宰殺而不肯進食肉類,慢慢的隨著成長,才學著把某些感覺忽略掉。如果我們還能憶起當時的感受,相信必能同理孩子的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