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被動不讀書,不僅僅是愛玩、愛上網、睡懶覺,其實深探背後有其因素。「孩子被動的原因是,太簡單、或太難跟不上,」北投國小資優班老師黃桂冠想了想說。除了功課太簡單,更令家長擔心的是「功課太難,跟不上」,這可用來解答許多父母的疑惑,為什麼孩子國小成績不錯,一上國中成績就掉下來?長期從事親職教育的北投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解釋,國中階段的學習模式和國小不同,已經開始抽象學習,孩子如果沒有轉換適應,便會反映在成績上。
除了功課太難,更有青少年以「紙老虎」模式,言行兇悍叛逆,內心卻徬徨無措,來回應調適不良,進而造成心理障礙,並與家人師長互動衝突,更增加度過青春期的困難。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李雅卿觀察到有些孩子不敢自我期許,故意展現不努力,因為如果認真唸,還是考不好,會恨自己。「空有一個大身體撐在那裡,又不知如何面對,看起來真令人心疼,」她皺起眉說。
家長當然擔心,當然想救孩子,但畢竟人生是孩子的,成績也是孩子的,父母無法越位幫小孩讀書,父母能做的只是教導他們如何建立成功的內在意志,把工作與正面的感覺連接起來,學會盡力,也學會從內心找尋激勵自我的動機。
1.讓孩子自訂目標,及達成目標的方法
美國臨床心理博士惠特理(Michael D. Whitley)在《孩子,你開竅了》建議,要求孩子想想長期與短期的目標,並讓他們想想達成目標的方法。然而當孩子要執行自己所訂的計劃時,還是可能消極或放棄。惠特理博士建議,父母可以幫他的計劃中分析一些抉擇點,也就是要控制注意力、控制無聊的感覺,準時回家、坐在書桌前等。一切都是以遵守計劃為原則,取得好成績已不是焦點所在,「成功就是遵守計劃,失敗就是違反計劃,」惠特理博士解釋。
2.透過嗜好,建立習慣
透過嗜好教導孩子工作的習慣,便是建立他自動自發的有效方法。北投國小資優班數學課讓孩子每天解一題數學難題,只有一題,但要養成習慣,無論孩子多累都要解,一旦孩子投入有挑戰性的問題,並得到解答後的快樂,不會討厭數學。
3.理解孩子的強項、弱項
楊俐容建議,家長心要穩、不要慌,要幫孩子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。例如他有個親戚孩子數學成績很不好,但英文很好,當時她勸家長不要焦慮,孩子只要會數學課本最基本的習題就好,後來那女孩考上法文系,現在在法國的藝術學院就讀。「優勢給養分,弱勢平盤就好,」她建議。
4.陪伴孩子
要理解孩子的強項、弱項,還是靠相處、靠傾聽、靠陪伴。「自主學習不是讓孩子獨自學習,」李雅卿看到許多父母非但沒有負擔起陪伴的責任,還自以為很開明,反而不能承擔後果,「開明不是放空,」她強調。
5.以身作則
如何讓學習有樂趣?真是大哉問,塑造環境,讓孩子自己找樂趣是第一步。「家長自己不看書,如何要求孩子愛看書?」黃桂冠反問。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孩子自然會去找學習機會。
6.給孩子空白時間
許多父母看到孩子成績不好,就想要讓他補習或請家教,一味塞滿他的時間。但給孩子空白的時間,才能消化所學。
7.讀書雖然重要,做家事、運動、玩也很重要
已經很多研究證實,身體缺乏控制,幾乎也伴隨著注意力不足。因此不能再叫孩子只讀書,不用運動、不用做家事、不用玩。至少可以同意,孩子身體好了,「腦子空下空間,才能自我控制,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說。所以家長與其苦惱孩子被動,不如給孩子機會,找到一兩樣功課以外的活動,體會一、兩種忘我的樂趣,「不能以一兩科成績否定他,只要他對一兩項事情有樂趣,人生就有救,」連韻文說。
親子好文( ...更多好文章分享~~
- Dec 06 Sat 2008 00:00
給國中父母--七訣竅讓孩子自動自發愛學習!!
close
而比分數更重要的是,若這段期間孩子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,打壞了學習的胃口,無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影響更是一輩子。(黃惠如 文/本文摘自《康健雜誌》113期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