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轉貼】在人生的「中站」大清倉


 

 

我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秋禾 (本文摘自中國時報)

 

今年夏天母親走了,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,從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斷續時光,努力整理身邊事物。

 

母親首先找來會計師,給我們的家產列成清冊,召開家庭會議分配妥當。其次,她打點自己所有衣著飾物、首飾,一盒盒紮理好,分給我們女兒、媳婦,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歐巴桑和慈善機構,只留下幾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。

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圖書館,又出清多餘藏書,請里長轉送社區居民。她更憑極有限的體力,重新整頓家用品,一一明確歸位,給每個抽屜貼上標籤,以防我們尋不著。

最後,母親為自己整理一份簡要的自傳,又擬一份訃聞發送名單和喪葬程序表,再簽一張病危時放棄延命治療的切結書,工工整整排列好,一齊收妥在抽屜裡。

 

母親走後,我們在悲痛中仍不致慌亂,以有限的人力,循序完成母親遺願,為她辦了一場莊嚴淒美的喪禮。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,因為她曾如此鎮靜的規畫自己人生的最後。

 

高齡社會的來臨,使老人人人自危。母親並不特別,事實上,近年來在日本的中高齡層間,就有一種「要走得乾乾淨淨」的說法,並且隱隱蔚為潮流。這種提前策劃人生終點的理論,並非消極或厭世,相反的,正因為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長壽大國,再加上少子化和小家庭制的影響,使老人即將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負擔。因此,逐漸人人自危,或者說人人自覺,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,就連後事也不例外。

 

年六十八歲的愛子,每年都整理一次家產清冊,趁正月子女返鄉時給他們過目。她過了六十歲之後,就實行「不買主義」,家裡只留最小限的必要用品。這位女士並非清貧,她自年輕時物慾旺盛,年紀漸長卻領悟身外之無用,生活自然簡單了。

 

曾經著有《人生最後該做的事》一書的式田和子女士,更身體力行簡樸的晚年生活。她處分所有不再讀的書,定妥首飾古董的遺贈名單,整理好所有家族照片。現年七十二歲的她,多年來除了食物、內衣和鞋子之外,極少再買別的東西。在她潔淨的櫥櫃抽屜裡,擺著「死後聯絡名單」、「死後家中應辦事項」和她早已請人拍好的遺照。

 

人生五十大清倉,該捨就捨,才能換檔起步!

 

除了「乾乾淨淨的走法」之外,更積極的理論是「人生五十大清倉」。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老牌女星高峰秀子,她在五十歲時決定息影,從此洗淨鉛華,和老伴過著退隱生活。

她將原本九個房間的豪宅改成三間,處分所有華美衣裳,賣掉大部分家俱,只留一桌、四椅、二杯和二皿,又資遣原僱的二名女傭。也許高峰秀子做得太過了,最後她的丈夫忍不住問她:「妳是不是看我是老古董,也想早點把我出清呢?」

 

然而,一位研究「生死學」的平山正實教授說得好,人活到五十歲體力就不免走下坡,會開始遭遇各種病痛。或是說,得越過一個個小小的「死亡關卡」,才能往長壽之路邁進。因此,由生機旺盛的四十代進入五十代,不妨稍停下腳步,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結算,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、人際關係、健康狀態和財產現況。勉強的東西不要硬撐,該捨的東西就捨,如此才能「換檔」,重新起步,心情輕鬆的迎向下半生。

 

如果說人生的終點是打烊,那麼五十歲時來個暫時歇店,給自己大清倉當不為過。當然,已經不健康的人較健康的人給自己策劃終點的心情,完全是天壤之別,這需要當事人無比的勇氣和決心,不能相強。只不過,當一個人的人生落幕後,他留下的一切都會告訴我們,這個人生前著重物質生活?還是崇尚精神生活?

 

我很高興我的母親屬於後者!

 

(本文摘自中國時報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>

轉貼-- 人都會死,臨走的一刻知多少?您是否思考過?   來源--網路

成大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趙可式~

發現很多人為了種種原因,堅持要求醫師使出「十八般武藝」,繼續急救明明只剩最後一口氣的親人,使得患者受盡痛苦,含恨以終。

她昨天在台中市舉辦的安寧療護傳愛志工培訓班中,講了多起實例。

趙可式說,有位七十三歲老太太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後,清楚交代後事,然後安心地接受治療。

四年後,癌症復發,並轉移到~肺臟、肝臟、腦部和骨骼,她自知來日無多,不但簽下「不急救」的意願書,並且交代兒孫在她往生之日,不要驚擾她,只需安心念佛,送她上西方極樂世界。

沒想到,老太太瀕臨死亡前,有個兒子聲稱在遺產問題尚未擺平,兄弟姊妹還沒取得共識前,醫師絕對不能讓她斷氣,否則就要控告醫師有醫療疏失,醫師只得依他之言「全力搶救」,經過多次電擊和心外按摩,這位老太太死前幾乎已被震得「粉身碎骨」。

另一位篤信天主教的八十九歲老人樂天知命,七十歲那年就寫好「生前預囑」,希望子女在他臨終前,不要給他插管開洞,讓他安詳的返回天國。

然而,真的到了他病入膏肓,多重器官衰竭之際,子女擔心被鄰居批評不孝,同時為了讓住美國的大哥見老爸最後一面,硬是要求醫師救到底。

趙可式說,這名老人死前意識清楚,渾身沒穿衣褲,插了十幾根管子,他沒辦法說話,幾度要自行拔掉管子,護士只好綁住他的雙手,他又用腳踢表達心中的怨憤,由於扯掉導尿管造成血尿,護士又綁住他的雙腳,結果他被五花大綁地躺在加護病房,躺了兩星期,不斷流淚。

最後長子總算趕回台灣,但是任憑所有子女聲聲呼喚,老人轉頭閉眼,硬是連看都不看,在無聲的抗議下,嚥下最後一口氣。

更離譜的是,有個老人已屆彌留狀態,子女請相士算命,相士說老人如果在某月某日前死亡,家道會衰敗,後人會貧窮,子女拜託醫師無論如何不能讓老人死。

結果,這名老人經過十幾次急救,光是強心針就打了一千多支,護士打到手軟,拖過相士講的那一天,子女終於同意醫護人員拔掉老人身上所有管子,讓他安息。

趙可式說,這種人間悲劇不是個案,全台各醫院每天都在上演。

有一名四十二歲婦人罹患卵巢癌,癌細胞嚴重擴散,她丈夫懇求醫師非得救她一命不可,因為「三個孩子還小,不能沒有媽媽」。

當她呼吸停止時,醫師努力替她施行心肺復甦術,但急救無效。她丈夫進入病房一看,只見愛妻滿臉滿枕頭都是血,嘴裡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,口角沾著血,眼角的淚也沾溼了枕巾,他抱著妻子狂喊「你們對她做了什麼?」當他獲悉是急救的結果,心中大慟,連連捶胸哭嚎說「我對不起妳!我對不起妳!」

趙可式說,她每次看到這種情形就感慨萬千,甚至有的病人根本就已經死了,只不過靠著人工呼吸器,胸部仍有起伏,其實腳底板早就出現屍斑,醫師往往宣布死亡不到一小時,屍臭就透出來了。

她表示,這種人間悲劇可以說是「四輸」:

病人方面不得善終;家屬方面事後愧疚;醫師方面在醫療糾紛的陰影下,無奈為之,違反了醫界倫理;社會方面,每年因此耗費的健保資源更是難以計數。

這種惡質文化還要讓它存在多久,值得國人深思。

生離與死別,是人生兩大傷心事,不捨帶給雙方的只有傷心和遺憾。

放手,讓大家活得更好的作法。

這篇文章,任誰看了都想痛罵那些自私的家人,

人無法選擇生,唯有死亡的方式可以由自己選擇,

「死也要死的有尊嚴」啊 ....

所以說,想要愛一個人,

這個 "愛" 字,真是值得深思。

有時自以為是的「愛」卻剛好是一種 "害 " 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有一次看到一部新加坡的電影,好像叫”錢不夠用”,描繪3個兒子對親愛的媽咪既想照顧,但又怕多花錢.

有一天媽咪生病了,住院公家醫院沒病床,需等數日.但醫生說病情嚴重,須儘快開刀,兒子們轉到私人醫院數日後,又被每日9500元的病床費追著跑,正在苦惱不知所措時,看到隔壁病床的家屬在燒紙錢,問他們是否祈福要讓家人快好,隔壁的說是因為以積欠數十萬的醫藥費,所以燒紙錢,希望家人早日升天,於是他們也照本宣科,結果燒到一半,於心不忍滅掉了.

這時卻傳來2兒子的女兒出車禍,結果這時候母親也被告知須緊急開刀,此刻醫院內只剩一包特殊血型的血袋,偏偏祖母和孫女的血型相同,其他子女也因身體健康狀況不佳不能捐血.於是2媳婦趕到婆婆的病床旁,和醫生搶那袋血,其他的兒子當然不給,病床上插管的祖母留下眼淚,忽然使出最後一絲力氣拔掉嘴角的維生器,等大家聽到”咇”一聲,回頭已來不及了,祖母為了不讓兒子們為難,也為救孫女犧牲自己.

外子告訴我,若有天他生病了,一定要簽放棄急救授權書,且把可用的器官都捐出去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bylily Wang 的頭像
    Babylily Wang

    Babylily Wang的部落格

    Babylily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