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深濃的猷太民族風味
這個故事在猷太民間流傳已久,書中的景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猷太平民在歐洲的生活風貌。書的封面是一位戴帽子的爺爺牽著一位戴帽子的小男孩,「男的戴帽子,女的包頭巾」正是猷太人的傳統裝扮,如果不想戴帽子,也可放個小圓布用髮夾固定把頭頂遮住象徵一下,像書中爺爺在室內所戴的瓜皮帽那樣。
除了帽子和頭巾外,在猷太習俗裡,已婚男人還必需留鬍子,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他已成年,有些較傳統的猷太男人甚至把鬢角留長,編成兩條細細的辮子垂在旁邊。
早期猷太人許多都不識字,所以我們才會在書上看到爺爺用線軸當裁縫店招牌,當時村莊裡最有學問的人被稱為Rabbi(拉比先生),不僅擔任學校老師教導大人小孩,還會為村民解決問題,受到大家的尊崇。
本書的第十四頁說「每個禮拜五,約瑟都....去爺爺奶奶家」,是因為猷太人有一個傳統習俗,每個星期五太陽下山以後到星期六太陽下山這二十四小時,任何人都不能工作,只能休息、禮拜上帝,稱為「安息日」。
那天晚上媽媽會準備豐盛的晚餐,全家穿上正式的衣服一起吃飯,開飯前,媽媽會用雙手圍著燭火繞圈圈,一邊念祝禱文,然後大家舉杯互祝平安。猷太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銀杯,專門用來喝安息日晚餐的祝禱紅酒,杯子上刻上吉祥話,而這個杯子是要用一輩子的。
這本書圖片的每一筆一畫都充滿猷太民族風,值得細細品味
寫的是一個充滿智慧、愛孫子的老爺爺,他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、背心、領帶、手帕、鈕扣。這本書榮獲露絲.史瓦茲獎及維琪.麥卡夫獎。它原本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,作者用重覆而目富節奏的文字來重述,既簡單又朗朗上口。圖畫則細膩的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,不管是人們豐富的表情、傢具、物品,都非常的生動、傳神。畫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帶來額外的閱讀樂趣。 約瑟從小就和爺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。爺爺為約瑟做的毯子,即使舊了、破了,約瑟也捨不得丟,他相信爺爺一定有辦法把舊東西變成新的東西。這條毯子就在爺爺的巧手下,漸漸變成了外套、背心、領帶、手帕和鈕扣。最後鈕扣弄丟了,再也沒辦法翻成新東西了,約瑟卻從這個過程中,學到了由舊變新的祕密,他寫出了一個故事,使得已經消失的東西又有了新的意義,這個故事可以永久留傳,歷久而彌新。 學習單& 討論方向....點這ㄦ
線上看僅當購書參考....點這ㄦ 小小的剪紙也可以這樣運用在繪本中,完整的紙是毯子--剪幾刀成了衣服--剪袖子變背心 --再剪成了領帶--最後剪圓形成了鈕扣....故事道具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邊說邊製作完成.. |
留言列表